首页 > DB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DB电竞·(DBGAME)官方网站|出版社编辑都不读书

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6:57    次浏览

□思郁微信朋友圈每天都会奉献出一个新话题,大多数话题都是故作惊人之语,没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。今天看到媒体人都在转“出版社编辑为什么不读书”,忍不住想来说两句。中国的出版业正在经历一个动荡的转型期,传统的出版社编辑逐渐被那些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的出版人取代,民营书业加入了出版大军,对那些传统型的做书编辑造成了一定的冲击。我记得三联书店的前总编李昕在《做书》中回忆他从业三十年的经历,说他刚入行到人文社时,编辑部名流云集,严文井、韦君宜、屠岸、牛汉、绿原、楼适夷、聂绀弩、舒芜等老一代名家编辑都还在,看到这些文学史中出现的名人跟他一起办公,着实让他震惊。这种大家编辑的境况,现如今是看不到了,不是因为书业凋零,而是因为书业勃兴了。民营书业的加入让出版变得更加多元化,更加市场化。传统出版业中,畅销书是受到鄙视的,做书都是以传世的经典为主,不用考虑市场——其实想想,上世纪八十年代,像萨特《存在与虚无》这样的书都能印三十万,到了书店都一扫而空,市场也不用考虑。但是现如今,出版业良莠不齐,大出版社的编辑还可能经过层层的选拔,而民营书业的编辑入行的门槛很低,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可以轻松入行,做书的标准也基本市场化。我认识很多编辑,他们每年要完成的书籍都有二三十本,市场销量决定了他年底的业绩。我见到的太多这样的编辑,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在不同的城市,不是组织各种宣传活动,就是陪同签约作者去签售。别说读书了,就是做书都可能来不及细细斟酌。就算如此,我还是认为“出版社编辑为什么不读书”这个话题是伪话题。出版社编辑有很多种,这篇文章中提到的那几种编辑,比如参与了策划徐志摩小品,出版了很多有声读物,喜欢听诗朗诵《雨巷》等等,寥寥几语,大概就知道这是什么段位的出版编辑。而我接触到的很多出版社编辑,还有很多是读书人,本身就是怀揣着作家梦和写作梦才投身于编辑行业——这大概是少有的能够亲身接触到出版各个环节的工作,他们对书籍阅读,并不会因为日常工作的枯燥性而磨损掉自己的热爱,遇到的每本好书,每个心仪的作者,都像对待初恋一样,要读它千遍也不厌倦。他们的业余时间也跟书籍相关,做翻译、写小说、写诗歌、写评论,都需要大量的阅读。这样的编辑本身都是阅读达人,他们对出版业的热爱,让他们在阅读书籍时,天然具备了编辑的苛刻,还有书痴的审美。这样的编辑与传统型编辑最大的不同在于,他们是经过市场的淘洗之后训练出来的第一代读书编辑,他们选择出版的书,不是那种蹭热点的畅销书,而是具备高品位,思想性与趣味性兼具,还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长销书。就算是选择了一本小众的学术书,也能通过对市场的充分调研,做好大量的准备和宣传工作,让这样小众书博得一个好口碑的同时赢得市场。这样的读书型编辑正悄然在理想国、世纪文景、启真馆、汉唐文化、上河卓远文化、楚尘文化、三辉图书等这样的出版公司中成长起来。 西班牙小说家恩里克·比拉-马塔斯在他的小说《似是都柏林》中塑造了一个文学编辑形象,他把自己经营了三十多年的出版社关闭掉了,原因在于他对文学的过度痴迷,导致他经营不善。这位编辑身上有很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,他一生的出版事业都建立在找到一位年轻的天才,然后发掘这位作家并为他出版作品,但是他从未遇到过这样的作家。我想说的是,这大概是所有文学编辑的理想,就像麦克斯·珀金斯发掘司各特·菲茨杰拉德、海明威和托马斯·沃尔夫一样。如果你做不到这样的理想,至少可以做到,别把出版仅仅当成一门生意,而是当成一本拥有生命的温度和阅读的热情的书。作为编辑,自己做的书都不想读,你还能奢望读者喜欢吗?■试读秦始皇时人家说东南有天子气,刘邦就自以为是他,去芒砀山泽隐避起来。曹操则许负相他是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,他也听了很高兴。还有窦广国,穷得在山里烧炭,岸崩压死百余人,他独得脱,自卜数日当为侯,跟主家到长安,听说窦皇后新立,他就有胆量相信这一定是他从小相失的姊姊。那样的人,生在天下世界,就好比是在华丽深邃的堂前,叫一声处处有回声,知道自己一颦一笑在一代人的面前必被理睬尊重。那跌宕自喜恰如“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罗敷”,自以为好。那淘气亦像秋香的刁,并且像彩鸾像志真的糊涂,因为人生实在炫耀。——胡兰成《山河岁月》我第一次感到西湖的柔媚,有一种体贴入微的姬妾式的温柔,略带着点小家气,不是叫人觉得难以消受的。中国士大夫两千年来的绮梦就在这里了。——张爱玲《异乡记》我一直向往自在舒适。于我而言,什么才是自在舒适呢?我想就是把自己和自己的周围打理得赏心悦目。首先,要从自己的装扮,从衣服、鞋子、发型等做起。而对诸如香皂、化妆品、家具与杯盘容器以及文具等生活必需品的选择,也非常重要。当你身处于每一件都是由自己精挑细选而得的物品之中时,内心会安定而满足。所谓“好物”,不是指价格的高低,而是指用值得信赖的材料和工艺,精工细制,穿着佩戴乃至使用都令人放心。——松浦弥太郎《好物100》一岁年纪一岁人,不复当年的清纯。——东东枪《俗话说》